又是一年毕业季。
入学时经过万千权衡、精挑细选出的专业,如今是否容易就业?四年前很火的专业,到今天是热是冷?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、高校设置专业,究竟是为了就业,还是为了放眼未来的进步与发展?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《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(就业蓝皮书)即将发布,在此,让我们依据该报告中的数据,梳理最新的“就业之最”,也一起探讨——专业背后的就业冷暖
数据说明
麦可思对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,于2016年3月初完成,回收全国总样本约25万,其中本科生样本约12.3万,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2.7万。麦可思曾对2012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(2013年初完成,回收全国样本约26.2万,其中本科生样本约11.5万,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4.6万),2015年底对此全国样本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踪评价,回收全国样本约4.1万例,其中本科生样本约2.2万,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.9万。文中十大专业是指2015届大学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前十位专业。

就业率最高——
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
从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情况来看,在本科十大专业中,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较高,分别为95.3%和94.5%。法学就业率相对较低,为87.9%。